作为亿康先达公司全球执行委员会的成员,对于如何回报我们的合伙人这一问题,我想了很多。后来,我从哈佛商学院的“专业服务公司领导力培训”项目中得到了最佳建议。2000年初我参加了该项目。那时,我们公司运转良好,但我还是有很多担忧:我们的创始人即将退休,高管寻访行业开始兴起网络风潮,我们的强劲对手最近已经上市,开始咄咄逼人地在全球范围内扩张。
在一次课上,阿希什·南达教授解释说,在我们这样的公司中有两种基本薪酬体系。最常见的是按劳取酬型,在这种体系中,员工的薪酬直接反映了他们所做的业务以及为客户所做的工作。这似乎很公平,而且在经济上符合逻辑。第二种是年功序列型,在这种体系中,员工的薪酬与个人贡献无关,而是根据预先制定的公式计算,这个公式与入职时间、合作时间以及在本地或全球利润中的参股有关。表面上,至少在资本主义文化中,这似乎没有太大意义:一位律师或顾问的薪酬难道不应该反映出他所增加的价值吗?
当时,南达问上课的人中有多少是按年功序列模式领取工资的。80个人中,连我在内只有8个人举起了手。后来他又问我们8个人中有几位来自美国企业,所有人都放下了手。年功序列是非常少见的体系,在美国几乎不存在。这让我更加担忧了:我们做错什么了吗?
南达接下来的话让我们感到惊讶,但也让我松了口气。他告诉我们,尽管大多数专业服务公司都采用按劳取酬制度,但几乎每个领域中都有少数年功序列制的公司——通常有最好的声誉、最高的赢利能力和最出色的文化。他提到了沃切尔–利普顿–罗森–卡茨律师事务所和麦肯锡咨询公司。他解释说,严格的人员任用程序和强大的文化是超越按劳取酬模式的关键。
首先,我们来看一看在没有达到以上两个基本条件的公司中,典型的年功序列体制和按劳取酬体制下薪酬的情况。图36–1中,对角线代表按劳取酬体制:职业人C的绩效为零,报酬也是零;职业人a是个明星,获得的薪酬最高;职业人b的绩效居于中间,所以获得平均报酬。水平线代表完全的年功序列,在这种体系中不管贡献有多大,所有人的工资都完全一样。你预期接下来会发生什么?你的明星a反对和懒惰的C获得一样的报酬,然后离开公司去按劳取酬体制的公司挣双倍工资。C永远不会离开,因为在按劳取酬的公司他什么也得不到,而在这里他能坐享其成。b会不断权衡他的选择:是转换团队多干工作,还是留下来少干工作。以此来看,年功序列制的公司会失去所有明星员工,只剩下失败者。
但是良好的人员任免机制能帮助公司解决图36–2所示的问题。如果你清除了所有C类员工——主要通过招聘优秀人才,但同时还要定期评估现有雇员,必要时解聘最差的员工——最后留下的就全部是a类和b类员工,你的平均绩效就会提高,而且能够给所有员工涨薪。
当然,你还面临着明星员工离开的问题,因为顶级按劳取酬公司的工资依旧比你公司的高。这时就是文化发挥作用的时候:你必须聘用喜欢合作的人,并不断强化这种价值观。你这样做的时候,绩效如图36–3所示,会再次提高。例如在亿康先达公司,工资取决于公司的全球利润,我们的顾问很高兴能与最优秀的同事一起工作。1大家毫无保留,坦诚地分享案例、求职者信息、熟人举荐资源以及背景调查结果。生产力提高了,同时为客户创造的价值也提高了。绩效范围不再是从b到a,而是从b+到a+,平均薪酬水平更高了。
没错,你的超级明星a也许会继续在按劳取酬制度中赚更多的钱。但他依然会意识到当与他合作的同事被更有竞争力、更加自我的人取代时,他的绩效也许会受到影响。如果他本身就看重团队合作,或学会了重视团队合作,他还是会感到不适应,并且极度怀念和专业团队在一起时的友情。既然能和别人一起打猎并共同享用美食,为何还要做个挨饿的孤狼呢?
在现在的知识经济时代,价值来自集体创造和信息的无间共享。2不管领导的团队有多大,都要尽自己一切所能,确保对达到集体目标的奖励高于对个人的奖赏。 然后采纳能够留住团队中最优秀人才的用人机制和文化。